首页 > 诗文 > 苏轼的诗 > 如梦令·有寄

如梦令·有寄

[宋代]:苏轼

为向东坡传语。人在玉堂深处。别后有谁来,雪压小桥无路。归去。归去。江上一犁春雨。

如梦令·有寄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请代我,向东坡旧邻问候,就说我,羁绊在玉堂深处。问东坡:自从我走以后,又有谁来过?是否雪压小桥,这断了来路?我将归去啊,我将归去,徜徉东坡,沐浴催耕的春雨。

注释

如梦令:词牌名,又名“忆仙姿”“宴桃源”。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。《清真集》入“中吕调”。三十三字,五仄韵,一叠韵。

东坡: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。

玉堂:指翰林苑。

别后:指苏轼于元丰七年(1084)四月离开黄州。

压:覆盖。小桥:指黄州东坡雪堂正南的小桥。

一犁:形容春雨的深度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杨恩成.宋词观止: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,1998:190

2、叶嘉莹.,苏轼词新释辑评(中):中国书店,2007:966-968

3、陶文鹏.一蓑烟雨任平生:苏轼卷:河南文艺出版社,2007:137-138

如梦令·有寄创作背景

  乌台诗案后,苏轼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。自元丰三年(1080)二月到黄州,至元丰七年(1084)四月离去。在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,虽受重视,但遭程颐等竭力排挤,心情并不舒畅。故此借写出这首《如梦令》,抒写怀念黄州之情,表现归耕东坡之意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夏承焘.宋词鉴赏辞典(上):上海辞典书出版社,2013:462-463

2、陶文鹏.一蓑烟雨任平生:苏轼卷:河南文艺出版社,2007:137-138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

次韵怀彦成

元代陈基

沙棠为桨木兰桡,别后令人瘦沈腰。采蕺暂归灵越去,栽桃重赴武陵邀。

醉乘莲叶春波阔,梦落檐花夜雨飘。犹记共游鸣玉洞,满山明月共吹箫。

恭和御制耕织图诗 其一

清代允祥

历历三时况,如陈《七月》篇。秋云青甸里,春雨绿畴边。

圣政先无逸,皇心重有年。孜孜宵{口干}意,总向画图传。

报谒徐大雅仁因以题赠三首 其二

宋代赵蕃

我住东郊祇树园,无人肯顾席为门。多君用意非流俗,忙里偷閒每见存。

自厦门泛舟渡台湾海中见夕阳感赋

俞明震

自浮沧海送残阳,渐觉閒身人莽苍。一掬酸辛成独往,无边天水共微光。

风樯隐隐开元气,朔雁声声吊战场。凄绝一更初魄语,故人相望涕成行。

用盐政姚德宽韵

元代耶律楚材

乃祖开元柱石臣,云孙髣髴玉麒麟。从来德炙舆人口,此日恩沾圣世春。

欲草荐书学北海,未开东阁愧平津。而今且试调羹手,伫看沙堤继旧尘。

元章赠兰

宋代王十朋

英英道山友,赠我深林芳。入室与俱化,同心如此香。

纫之可为佩,不采庸何伤。三复韩子操,援琴鼓扬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