抵背扼喉的成语故事

拼音dǐ bèi è hóu
基本解释抵:按住;扼:掐住。按住脊背,掐住咽喉。比喻控制要害之地。
出处唐太宗李世民《赐诏》:“抵背扼喉,塞其归路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抵背扼喉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抵背扼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实至名归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5回:“敦伦修行,终受当事之知;实至名归,反作终身之玷。” |
众多非一 | 汉 王充《论衡 别通》:“孔子道美,故譬以宗庙,众多非一,故喻以百官。” |
戒骄戒躁 | 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戒骄戒躁,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。” |
首身分离 |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 |
意气风发 | 三国 魏 曹植《魏德论》:“武皇之兴也,以道凌残,义气风发。” |
安于现状 | 王朝闻《论凤姐》第11章:“这样的梦境,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。” |
苦口之药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 |
同心合力 | 《书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不到黄河心不死 | 清 蒋士铨《空谷香 虎穷》:“我一路何等劝你,你这样人,不到黄河心不死,还说什么亲戚!” |
过而能改 | 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过矣,将改之。稽首而曰:‘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’” |